沙坡头区:让美好生活成色更足
——沙坡头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
全媒体记者 吴小龙
一座座村居整齐划一,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,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……村庄美、产业强、村民富、乡风好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沙坡头区大地上铺展。
近年来,沙坡头区“三农”工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,聚焦乡村振兴、特色产业、人居环境、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任务谋篇布局、持续发力,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、乡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。
乡村产业蓬勃兴旺
绿色的嫩叶层层叠叠,火红的果实缀满枝头。在东园镇白桥村村民蔡佳辉的草莓种植大棚里,红红的草莓从绿叶中探出“脑袋”,成熟的果实透着甜蜜的味道,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采摘。
白桥村草莓产业是沙坡头区发展特色产业、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剪影。
近年来,沙坡头区坚持市场主导、政府引导,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,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,聚焦“六新六特六优”产业布局,加快补齐产业基础设施短板,持续培育壮大奶(肉)牛、富硒苹果、设施蔬菜、枸杞等特色优势产业,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。
“品牌叫得响、质量过得硬、市场反响好”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。为此,沙坡头区探索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,将党支部政治引领、合作社抱团发展、群众能动作用有效融合,聚焦选准产业类型、延伸产业链条、打造农业品牌,不断提高农村发展综合效益,让移民群众“钱袋子”鼓起来。
美丽生态宜居宜业
乡间道路交错纵横,房前屋后干净整洁,寓意深刻的文化墙图文并茂……这样的美丽景致随处可见。这是沙坡头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的直接呈现。
为了让农村“颜值”“气质”比翼齐飞,近年来,沙坡头区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,巩固户厕整改成果,健全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,持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,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日常保洁、垃圾清运、检查评比、资金保障等长效机制,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利用,引导农民养成“勤打扫、重保持”的良好生活习惯。
“以前两三天收拾一次屋子,现在早晨起来就把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。”宣和镇旧营村村民雍美玲说,人居环境整治不仅美了乡村,村民的思想和卫生习惯也在悄悄发生转变。
乡村文化润民心田
春风化雨时,花开遍地香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,更要塑魂。
近年来,沙坡头区不断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,培育“乡土学堂”“道德银行”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,用身边鲜活的典范和生动的事例引导群众见贤思齐、崇德向善。
在永康镇永新村“道德银行”,村民马继仓用平时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攒下的积分,在超市里兑换着心仪的物品。虽然兑换的物品不多,但他却很开心。这是一种鼓励,更是对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一种肯定。
近年来,沙坡头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加强社会公德、职业道德、家庭美德、个人品德建设,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(所)联系群众密切的优势,广泛开展学习宣传、教育培训、实践研学等活动,实现镇村文化资源共享。创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,以传统节日为契机,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等各类活动,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
如今,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,处处朝气蓬勃、风景正好,农民正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鼓劲扬帆,奋力前行。